曲靖师范学院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携手曲靖市第二中学以党建为引领助力区域教育协同发展——活动之四
博士“手把手”点燃少年科研报国星火
在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明亮的实验室内,电子显微镜屏幕上,一组纳米材料的结构清晰浮现,曲靖市二中的许庭凯同学屏住呼吸,眼睛几乎要贴到屏幕上。身旁,刘建军博士正轻声讲解,手指在图像上精确指点,揭示微观世界令人惊叹的秩序。这一幕,正是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为曲靖二中20名优秀学子开启为期一周“前沿科学体验营”的第四天。少年们最初踏入实验室的陌生与新奇,已悄然转化为对知识的专注探求。
四天前,这场精心策划的科学之旅正式启程。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夏书标院长安排具有丰富科研经验并担任硕士生导师的博士教师,采取“一对一”的方式全程带领这20名来自曲靖二中的优秀学子。活动核心目标明确而深远:引领中学生触摸科学前沿的脉搏,亲身体验先进材料从无到有的制备过程与精密的表征方法,以此拓宽他们的认知疆界,在年轻的心田里,悄然播撒下科研报国的信念种子。
在博士导师们专业而耐心的指引下,活动内容绝非浮光掠影。少年们得以走进多个专业实验室,亲身参与那些曾只存在于课本上的科学实践。在材料制备实验室,他们学习并动手尝试了水热合成、有机合成、无机合成等基础而重要的方法,亲眼见证特殊形态的材料在反应釜中结晶诞生。当走进表征实验室,核磁共振(NMR)、X射线单晶衍射仪(XRD)这些“科研利器”不再神秘——在导师示范和监护下,他们亲手操作设备,分析自己参与制备的样品,微观形貌与晶体结构的数据跃然屏幕。在导师吕伏建博士的指导下,陈彦君同学来到学校小池塘边实验太阳能驱动下光催化剂自动处理水污染,随着自动化装置的启动,学生脸上充满笑容和求知欲。
当实验服袖口沾染上试剂的痕迹,少年们最初的兴奋已沉淀为更深层的专注与思考。第四日的交流中,多位同学表达了共同的震撼:科学探索并非坦途,挫折几乎是必然的旅伴。然而,正是导师们面对实验偏差时展现出的从容不迫与抽丝剥茧的分析能力,为学子们上了宝贵一课——科研的迷人之处,恰恰在于对未知难题的持续叩问与不懈求解。
本次体验营的独特价值,核心在于学院精锐科研力量向基础教育的直接倾注。博士导师们“一对一”的深度指导模式,打破了中学生接触高端科研资源的常规壁垒。导师们深有感触:“这些孩子思维活跃,提问往往切中要害。他们的热情和潜力令人惊喜。能在他们探索世界的初期,扶一把,点一盏灯,引导他们看到科学探索的价值与家国情怀的交汇点,这正是我们作为高校教师应尽的责任”。活动不仅让市二中学子沉浸于实践乐趣,更在他们心中清晰勾勒出科研工作者的真实画像——严谨、坚韧、心系家国。一位同学坚定地表示:“这次经历让我明白,科学家不仅是在实验室工作的人,更是用智慧和努力让国家变得更强大的人。我希望未来能成为他们中的一员”。
此次与曲靖二中的深度携手,是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践行服务地方、反哺基础教育理念的一次生动实践。学院党委书记常艳兵说道“为优秀的年轻学子敞开科研圣殿的大门,提供顶尖导师的引领,就是要让他们在最富好奇心和可塑性的年华,真切触摸到国家在关键材料领域突破发展的脉搏,理解科技自立自强的时代分量。我们播下的是一颗种子,期盼它在未来能成长为支撑国家材料科学发展的栋梁之材。”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以精诚之力,为地方优秀学子搭建的这座通往科学前沿的桥梁,正承载着年轻炽热的理想,向着科研报国的广阔天地延伸。